在线咨询
Guangzhou Forreal Biotechnology Co., Ltd.
咨询电话:(+86)020-32286500
新闻资讯 / News
关键字搜索:
科学防癌,健康生活—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科普
来源: | 作者:市场部 | 发布时间: 2025-04-21 | 31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年4月15日—21日是

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今年宣传周主题是

“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


今年的宣传周主题旨在通过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倡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癌症风险因素;鼓励高风险人群主动参加癌症筛查,促进早诊早治;指导癌症患者及时接受规范化诊疗,并定期复查。通过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

作为癌症早筛及消化道领域的践行者,沣润生物秉持“聚焦健康,持续创新”理念,借由普及癌症防治知识,助力大众践行健康生活,推动高风险人群积极投身癌症筛查。

图片


我国癌症新发病例数众多,结直肠癌便是其中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新发病例数达51.71万例 。因其早期症状隐匿,很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结直肠癌的防治知识。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明显变化,原本规律的排便变得不规律。例如从每天一次大便,突然变为一天多次,或者几天才一次,且这种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就要警惕。

2、大便性状改变:大便变细、出现血便或黏液便。血便可能是鲜红色附着在大便表面,也可能是暗红色与大便混合;黏液便表现为大便表面有一层黏液。

3、腹痛或腹部不适:常为隐痛、胀痛,位置多在中下腹部,有时疼痛会在排便后缓解,但容易反复出现。

高风险人群

1、生活习惯不良者:长期大量饮酒、吸烟,过量食用肉类及其加工制品,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缺乏运动、肥胖、经常便秘的人群。有研究表明,长期吸烟人群患结直肠癌风险比不吸烟者高 

2、有相关病史者:有腺瘤、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病史的人,肠道黏膜长期受刺激,发生癌变风险增加。

3、有家族遗传史者:家族中有结直肠癌或肠息肉患者,特别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等遗传综合征家族史的人群,遗传因素使其发病风险显著上升。


早期筛查

1、大便潜血试验:简单易行,通过检测大便中是否有肉眼不可见的血液,初步判断肠道情况,建议每年进行一次。

2、直肠指诊:医生通过手指触摸直肠,可发现距肛门 7-8厘米范围内的病变,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筛查方法。

3、肠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发现息肉、肿瘤等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 “金标准”。一般建议 50 岁以上人群,或高风险人群从 40 岁开始,每 5 - 10 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4、粪便血红蛋白定量检测:这项检测意义重大。正常情况下,粪便中不应有血红蛋白,一旦检测出,可能意味着肠道有出血情况,而结直肠癌早期,肿瘤组织可能会导致肠道黏膜破损出血。相比传统的潜血试验只能定性判断是否有潜血,粪便血红蛋白定量检测能更精准地确定出血量,帮助医生更准确评估肠道健康状况。对于一些害怕肠镜检查的人群,粪便血红蛋白定量检测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若结果异常,再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提高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概率 。


预防建议

1、健康饮食:多吃粗粮、豆类、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少吃辛辣、烟熏和腌制食物,减少肠道刺激与致癌物摄入。

2、适量运动:每周坚持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3、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戒烟和避免过量饮酒对预防结直肠癌意义重大。

4、定期体检: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普通人群也应关注身体变化,定期体检,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癌症并非不可战胜,了解结直肠癌相关知识,积极预防,主动筛查,是我们守护健康的有力武器。让我们行动起来,科学防癌,拥抱健康生活。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