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Guangzhou Forreal Biotechnology Co., Ltd.
咨询电话:(+86)020-32286500
新闻资讯 / News
关键字搜索:
结直肠癌发病率连年攀升,肠癌早筛的意义重大!
来源: | 作者:市场部 | 发布时间: 2021-09-02 | 882 次浏览 | 分享到:

结直肠癌发病率连年攀升肠癌早筛的意义重大!

结肠直肠癌(carcinoma of colon and rectum)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癌肿的增大而表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晚期则表现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2015年报告显示结直肠癌在中国新发病例38万,死亡19万,2020年全球癌症大数据报告显示结直肠癌在中国新发病例56万,死亡29万,在前十位的癌症中分别占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的第二名和第五名,还在以年均4%-5%的速度递增!

 

数据显示,总人口只占全球总人数17%中国,直肠癌患者在全球的占比却达到了惊人的31%!更有专家预测说,不久的将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可能超过肺癌及胃癌,成为新的癌症之王

 

结直肠癌的危害性

1、肠梗阻

肿瘤增大可致肠腔狭窄, 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导致机械性肠梗阻。但在临床上肿瘤性急性肠梗阻并非是因肿瘤增生完全阻塞肠腔所致,在很多情况下是在肿瘤造成严重狭窄的基础上,局部发生炎性水肿、食物堵塞或肠道准备给予甘露醇等诱发。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呕吐等。大肠癌性梗阻70%位于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梗阻仅占大肠癌性梗阻的20%~30%,其中30%的左半结肠梗阻位于结肠肝区。

2、肠穿孔

临床有典型的急腹症表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x线平片见膈下新月状游离气体等,可作出初步的诊断。常见穿孔的原因:①肿瘤致肠梗阻,其穿孔的部位往往不是肿瘤所在部位,而是肿瘤所致梗阻的近端。②溃疡型和浸润型的癌肿,可无肠梗阻存在,而是因肿瘤的不断生长,癌中心部营养障碍,发生组织坏死、破溃、脱落而致肠穿孔。穿孔早期临床上往往以高热、局限性腹痛、血象升高、腹部触及包块等为主要表现,而并不一定有急腹症表现。③还有一种因肿瘤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脏器如膀胱、子宫、小肠、阴道等产生粘连,当癌灶中习坏死,脱落,可穿透受累邻近器官司而形成内瘘。据报道结肠癌性内瘘的发生占所有结肠癌性穿孔的确良5%~28%。
3、出血
    急性大出血是大肠癌较少见的并发症。临床短时间内一次或反复多次大量鲜或暗红色血便,出血量往往超过1000ml以上,导致心率增快、血压下降、肝冷、尿量减少甚至休克等一系列症状,常危及生命。

4、癌细胞转移

肠癌晚期癌细胞局部扩散或经由淋巴道、血道转移至全身,导致全身症状的出现,发生转移后治疗难度也大大增加,患者生存率显著降低。

 

 

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连年升高的原因

中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什么这么高呢?其实这和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1.随着科技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好消息是中国人的人均寿命大大提高了,坏消息是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40岁以后激增,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肠癌患者在高龄被确诊。

2.经济条件的改善使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中国人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养成了“三高一少”(“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从过去以素食、粗粮为主,变成经常性的大鱼大肉。摄入过多的肉类及烟熏油炸的食物会导致致癌物质的增加。饮食中的纤维素少了,肠道蠕动就会随之减慢,有害物、致癌物堆积在肠道,就更容易刺激到肠粘膜,升高致癌风险。

3.抽烟、喝酒导致结直肠癌发病率升高。烟草燃烧产生的致癌物质,比如多环芳烃等,会损伤结肠上皮细胞DNA,形成DNA加合物,影响染色体的稳定性,从而引起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而酒精进入人体后分解成的乙醛,也可以直接损伤我们的DNA链、诱导基因突变,从而诱发癌症。

4.久坐不动的人,肠道、胃部蠕动减弱减慢,代谢废物、有害成分等易在结肠内滞留,刺激肠黏膜。

5.生活压力,职场压力,人到中年又有“上有老下有小”的养育压力,长期精神压力会通过大脑皮层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而引起肠道粘膜血管收缩,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肠炎和溃疡的发生。

 

认识不足:拖延出的结直肠癌

肠癌是一种挺“笨”的癌,说它笨是因为肠癌的发生过程一般是: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需要10-15年的时间,这漫长的过程给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结直肠癌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最适合筛查的癌种之一。

结直肠癌发病机理明确。多数结肠癌都是由腺瘤性肠息肉发展而来的。这就意味着,只要在黄金早期诊断时期及时发现并切除掉息肉,就可以阻断其日后恶变的可能性,进而做到与肠癌绝缘。是不是很简单?

 

早期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接近100%,转移性晚期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约5%!但可惜的是,在我国85%的肠癌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

造成拖延确诊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1. 肠癌狡猾的一面——大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甚至几乎无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才会出现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甚至便血等症状,等到出现明显症状的时候已经比较晚了。痔疮也会造成便血,因此经常和肠癌混淆而误诊,把肠癌当成痔疮治疗,不引起重视,也是导致肠癌发展的原因。

2. 老百姓对肠癌认识不足,缺乏早期筛查——通过筛查可以预防和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国,很多人不知道,当结直肠癌还只是一个肠道内的小息肉时,就可以用肠镜检查出来了。调研数据显示,97% 的结直肠癌患者患病前未做过肠镜筛查,其中 87% 的患者未做肠镜筛查的原因是不知道需要定期做肠镜筛查。

3. 我国缺乏对肠癌的全民普筛——美国、日本很早就发现了结直肠癌病程发展漫长这一特点,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全民筛查,在全民筛查普及度较高的国家,许多患者查出结直肠癌时大多都在癌症早期,甚至是尚未癌变阶段,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我国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近年来也在逐步开展大规模的筛查。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一般建议超过40岁的人,都应该进行肠镜检查。如果是高危人群,则应该更早去做,例如:

1.直系亲属中有患结直肠癌的;

2.有过肠道腺瘤、癌症史的患者;

3.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4.曾经切除胆囊的患者;

5.有过盆腔放疗史的患者;

6.长期精神抑郁、长期熬夜、喜欢高脂高蛋白饮食的人群

7.不明原因的贫血消瘦,疲倦和虚弱感明显;

8.有慢性腹泻、顽固性便秘、大便习惯改变或大便性状异常、腹痛、腹胀、腹部不明肿块的人群;

9.原因不明的便血或有粪便潜血阳性;

 

 

结直肠癌的筛查

一、肛门指诊

直肠指检非常简单,没有痛苦,费用低廉,而且对于诊断直肠癌又非常敏感,是发现直肠癌的利器。直肠指检,也叫肛诊,是医生用一个手指伸进患者肛门进行触摸,不需何辅助设备,是检查疾病的一种简便易行却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临床观察发现,超过70%的中国患者的直肠癌都很低位,距离肛门很近,通过直肠指检就能摸到。缺点是容易漏诊远离肛门的肠癌。

 

 

二、肠镜检查

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和诊断的金标准,可以对整个肠道进行全面检查,并能清楚地发现肠道病变,通过镜下取活检可以明确诊断肠癌类型,并可对大肠息肉等良性病变镜下治疗。肠镜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准确性极高,唯一的不足就是它属于侵入性检查,要求受检者喝泻药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检查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胀痛拉升感,大众接受度较低。

 

 

三、大便隐血试验

大便隐血试验是当今大肠癌筛查中使用最广泛的一项试验。它主要通过检测大便中有无肉眼不可见的少量出血,进而筛出那些可能患有大肠癌的人。大便隐血试验快速简单、经济、无痛,但是敏感性较低而且其它疾病也可以引起大便隐血阳性,如痔疮、结肠息肉和结肠炎均可引起大便隐血阳性,也就是说它的特异性较差。

免疫法粪便隐血检测(FIT)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结直肠癌筛查手段,已被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多国列为推荐的肠癌筛查手段,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等多地的结直肠肿瘤早期筛查专家意见中被推荐。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粪便中的血红蛋白,不受饮食和药物的干扰,因此结果更加准确。定量FIT更是能判断出血的严重程度,有条件的情况下更加推荐。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2020,北京)推荐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一次FIT。

 

四、粪便钙卫蛋白和便隐血联合检测筛查肠癌

粪便钙卫蛋白(FC)是一种肠道炎症指标,研究显示,结直肠癌患者的 FC 水平显著高于非结直肠癌患者,且FC水平随着结直肠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升高。FC检测能从炎症方面弥补便隐血敏感性和异性低的问题,在今年《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这一研究显示,联合应用 FC 和便潜血检测可将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提高至92%,阴性预测值提高至95%,意味着对于FC和便潜血均阴性的患者,可基本排除结直肠癌。有效避免不必要的结肠镜检查,并且降低整体诊疗费用。

 

结直肠癌如何预防

1.遵循健康饮食指南,控制能量摄入,尤其是猪牛羊等红肉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

2.戒烟限酒;

3.规律运动,减少静坐少动;

4.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5.维持适宜的体重;

6.多参与有益心理健康和缓解压力的活动;

7.避免滥用药物和服用不必要的药物;

8.健康人群应做好筛查;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