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这样一群人,医学上称为“造口人”,由于罹患肠道或泌尿道的疾病不得已切除病变部位,在腹部开口用于排泄代谢废物。截止到2018年,国内临时或永久的造口患者已超过100万。
什么是肠造口
肠造口指外科医生为了治疗某些肠道疾病而在腹壁上所做的人为开口,有些癌肿或坏死肠道距离肛门太近,单独切除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把肛门一起切掉,然后将健康的肠管拉出腹腔,翻转缝于腹壁,从而形成了肠造口。其作用就是代替原来的会阴部肛门行使排便功能,实际上就是粪便出口的改道。
将肠管固定在腹部皮肤上后,会佩戴专门的造口护理工具收集排泄物。从治疗角度上看,肠造口又分为暂时性造口和永久性造口,前者短则两三个月,长则一两年,可恢复正常排泄,后者则要终身依赖造口袋,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造口人。
目前我国并没有大规模的统计数据表明到底有多少造口人,经常被引用的一组数据来自已故的“中国造口之父”喻德洪教授:我国造口人数累计100万,每年新增约10万人。
“造口人”的身体外形发生了变化,排泄物不能随意控制,在社交、饮食、异味处理、造口袋的使用,以及其它问题上给患者带来的困扰,有的人甚至对生活感到悲观失望,对前途失去信心。如今,受益于造口产品和造口护理理念的发展,造口人同样可以拥有正常的人生,但无法改变的一个事实是,当肠子改道,甚至永久失去肛门,造口人的生命已经发生不可逆的转向。
造口并不羞耻,只是无奈的选择
造口并不羞耻,没有人想做造口,但是在造口和生命之间选择,相信还是生命更加重要。
没了肛门,只能在肚子上开一个口,把肠子引出来,接一个粪袋装排泄的粪便。每次排便之后,都要更换粪袋。造口排泄是不受人为控制的,这意味着,造口人要随时随地携带粪袋。在使用过程中,粪袋出现漏水、漏气等情况,情况往往不妙,而且还会影响造瘘口周边的皮肤,引起红肿和疼痛,严重降低生活质量,更要忍受心理上的折磨。有的人受不了长期的失肛之苦,甚至割腕、跳楼、自杀。
他人异样的眼光对造口人也是极大的压力,没有经历过的人不能理解这种痛苦,就像不能理解抑郁症患者一样。
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进步,现在“造口人”也能正常的社交生活,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拳、健身操等,主要注意避免剧烈的运动和肢体碰撞。
我们不能改变造口的事实,但能够树立社会意识,对造口人不要异样的眼光,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对待他们就是最好的尊重,他们只是病了,在治疗而已,就这么简单。
预防肠癌,就是预防造口
做造口的原因,不外乎结直肠肿瘤或外伤、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等。其中,对于中晚期的结直肠癌患者来说,由于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要想痊愈已经希望渺茫,更别说保留肛门了。而肠癌最好发于低位直肠,切除肛门的可能性极大,若是能早期筛查出肠癌,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造口的可能。
据世卫组织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增结直肠癌患者为56万,仅占世界人口17%的中国人中结直肠癌的患者高达全世界的31%,由于肠癌的特殊性,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只有10%-15%是可以治愈的早期结直肠癌,超过85%属于进展期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典型的“富贵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而且,从发病地区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更高。
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包括直系亲属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生活习惯不好,经常抽烟喝酒、熬夜、久坐的人群;超重和肥胖的人群;有肠道腺瘤性息肉、炎症性肠病等肠道疾病的人群;大便隐血实验、粪便DNA检测阳性的人群;经常出现粘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的人群等。
对高危人群来说,定期进行肠癌筛查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结直肠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最适合筛查的癌种之一。
大便隐血试验是当今大肠癌筛查中使用最广泛的一项试验。它主要通过检测大便中有无肉眼不可见的少量出血,进而筛出那些可能患有大肠癌的人。大便隐血试验快速简单、经济、无痛,近年来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FIT)大大提高了灵敏度。大便隐血阳性提示可能患有大肠癌,需进一步行结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