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钙卫蛋白(Calprotectin)是由是中性粒细胞分泌,广泛分布于血液、粪便和体液。是由 S100A8/9 两种蛋白以多聚体形式展现。粪便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C)是肠道发生器质性炎症时,钙卫蛋白浸润到肠壁粘膜面,粘附在粪便上。粪便中含量是血液中钙卫蛋白浓度的6倍。大量研究发现,FC是一个筛查、诊断和监测肠道炎症的敏感而非侵袭性的指标。尤其适用于血液采集困难的儿童。然而,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及婴幼儿的 FC水平明显高于成人,目前还未有比较统一的FC水平正常上限。本文就影响儿童FC水平的因素做讨论。
.png)
上海市健康儿童 FC 水平调查
年龄是影响婴幼儿FC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1 岁婴儿,尤其是3个月内婴儿的FC水平较高,且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研究发现,新生儿出生3d内排出的胎粪的FC就处于高水平[1]。在0~4岁时,粪便钙卫蛋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4岁左右达到正常成年人水平(见上图)。0~4 岁是儿童肠道快速发展和成型阶段。钙卫蛋白随着年龄增长而快速下降,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细胞成型速度放缓,同时机体免疫构建趋于完善。健康儿童钙卫蛋白水平差异较大。影响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含量因素较多
由于母亲分娩前应用抗生素影响其胎儿出生 后肠道菌群的建立,不同的分娩方式也影响新生 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因此母亲及出生前因素对新生儿及婴儿的FC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微生物抗原因素是婴儿期FC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报道,婴儿期的FC水平与艰难羧杆菌水平呈正相关,与双歧杆菌水平呈负相关。艰难羧杆菌主要吸附并侵入肠道璧,细菌抗原引起肠道的炎症反应,由此促进FC释放,引起粪便FC水平升高。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抑制致病性细菌生长,由此降低粪便FC水平[4-7]。新生儿期,肠道病菌定植主要来源于母亲,尤其是分娩期间母体带入大量的细菌。有推论的是,在怀孕期,母亲肠道细菌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婴儿肠道细 菌定植。做好孕妇肠道健康,有利于新生儿肠道健康
不同的早期喂养方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建 立、肠道通透性等,因此早期喂养对新生儿、婴儿FC水平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较多报道指出,母乳喂养婴儿肠道FC水平都高于非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具有免疫原性蛋白质。婴儿消化系统不完善,母乳中的免疫原性物质进入肠道后,激发肠道免疫系统,促使粪便FC水平升高。母乳锻炼肠道免疫系统,有利于婴儿肠道健康
与成人相比,儿童FC水平受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国外有报道欧洲发到国家与非洲贫穷国家的健康儿童FC差异大。欧洲发达国家健康儿童 FC水平可看做FC<50ug/g。但有报道在非洲乌干达地区,占所调查16%健康儿童的 FC>100ug/g[13]。且国内报道对比上海和云南,发现健康儿童FC水平也呈现较大差异。上海健康 儿童 FC 水平总体小于云南健康儿童[14]。但云南城市健康儿童FC水平和农村健康儿童对比,也表现出差异。分析原因,以非洲乌干达报道为例,16%的FC水平较高的健康儿童,有细菌或病毒感染患病史,生活环境不健康。设立地域性FC的Cutoff值,可为儿童肠道免疫健康提供预警。
FC是急性和慢性肠道炎症的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其在儿科胃肠道疾病中的作用正逐步受到重视。尽管FC有很多可能的生物功能,但其在儿科肠道疾病中的生物作用机制仍然不清楚。婴幼儿FC水平的正常值及其影响因素也有待进一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