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对60岁以下有下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且初筛正常的患者进行粪便钙卫蛋白检测,以排除结肠炎症的原因。
•正常的钙卫蛋白结果对炎症性肠病(IBD)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当更有可能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时,可防止不必要的调查。
•粪便钙卫蛋白检测不应用于60岁以上的患者或被怀疑为结肠直肠癌的患者
•粪便钙卫蛋白是肠道炎症的敏感标志物,可能在炎症性肠病以外的情况下,如憩室炎和感染性胃肠炎,或当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阿司匹林等药物时升高。
该文章于2023年二月由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外科与癌症学系Mohammed Deputy教授及其带领的团队联合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
文章首先举了一个例子,以一个21岁的患者自述有两个月的病史,腹痛,腹胀,和疲劳,有间歇性稀便,无出血。无其他病史,各项检测均正常。
文章以此为例表示胃肠道和腹部症状在全科医疗中很常见,在多达10%的会诊中有记录。这些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炎症性肠病(IB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仅凭病史和检查,通常很难区分炎症性肠病和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能会接受昂贵的、侵入性的和不必要的检查(通常是下消化道内窥镜检查)。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这些都是以复发和缓解胃肠道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的流行率正在增加,全球有超过680万例,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每10万人84.3例。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功能性肠病,其典型特征是反复腹痛或排便不适,排便频率或形式发生改变。这是一种常见的诊断,估计全球患病率约为11%。
与这两种疾病需要鉴别诊断的还有结肠直肠癌。结直肠癌的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不明原因的腹痛、排便习惯的改变、直肠出血和缺铁性贫血。直肠或腹部肿块也可能是恶性肿瘤的征象。
● 排便习惯的改变,尤其是排便频率、紧迫性和夜间如厕的增加(对于IBD的阳性预测值/PPV男性为2.82%,女性为2.57%)
●直肠出血(对于IBD的PPV男性为2.64%,女性为2.76%)
●腹痛(对于IBD的PPV男性为1.63%,女性为1.59%)
●腹胀(对于IBD的PPV男性为1.09%,女性为1.00%)
● 体重下降
● IBD家族史
● 吸烟和饮酒史
● 用药史:服用阿司匹林、质子泵抑制剂(PPI)、二甲双胍、含镁抑酸药、他汀类药物、秋水仙碱和抗生素
● IBD肠外表现(新发皮疹、关节疼痛和肿胀、眼睛发红或疼痛)
特异性提示为IBD:
● IBD肠外表现(结节性红斑、脓皮病、坏疽、杵状指/趾、关节炎、葡萄膜炎)
● 阿弗他溃疡
● 肛周脓肿或皮赘
粪便钙卫蛋白(FC)是一种可作为初筛的非侵入性检查,当主要的鉴别诊断是肠易激综合征和炎症性肠病时,可以排除炎症性肠病。诊断为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可以被及时识别,避免延误治疗和潜在的并发症。
钙卫蛋白是一种由中性粒细胞释放小型钙锌结合蛋白,在肠道炎症期间被释放到肠腔中,可在粪便中检测到。粪便钙卫蛋白(FC)性质稳定,不会在肠道内被分解,是肠道炎症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但也可能在感染性腹泻、结直肠癌、憩室炎、良性息肉以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质子泵抑制剂(PPIs)和阿司匹林的患者中升高。
基于两项meta分析,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在50µg/g阈值下区分炎症性肠病和肠易激综合征时的敏感性为0.88-0.97,特异性为0.72-0.76(可能因个体研究中使用的不同设置、测定方法、截止阈值和目标条件而出现异质性)。假设炎症性肠病的患病率水平为初筛人群的1-10%,则阴性预测值(NPV)接近100%。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发现,当粪便钙卫蛋白>50μg/g时,炎症性肠病的PPV为37%。因此,粪便钙卫蛋白检测能可靠地排除炎症性肠病,患者无需进一步转诊即可确诊肠易激综合征。
NICE指南建议使用粪便钙卫蛋白排除60岁以下成年人的炎症原因。如果怀疑有癌症,建议通过疑似癌症情况在2周内转诊。老年患者更有可能是肿瘤性疾病。如果在初步评估后,需要进一步的检测以排除结肠直肠癌,则不应使用粪便钙卫蛋白。在这种情况下,应使用定量的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和疑似癌症诊断情况。
● 如果有以下情况,推荐成人(2周内)转诊:
--年龄≥40岁,有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和腹痛
--年龄≥50岁,伴有不明原因的直肠出血
--年龄≥60岁,患有缺铁性贫血或排便习惯的改变
--便潜血检测阳性
● 患有直肠或腹部肿块的成人(2周内)转诊
● 对于<50岁且有直肠出血和以下任何不明原因症状的成年人,可考虑转诊(2周内)
--腹痛
--体重减轻
--铁缺性贫血
--排便习惯改变
●定量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来评估无直肠出血的成人结直肠癌:
--年龄≥50岁,伴不明原因腹痛或体重减轻
--60岁以下,排便习惯改变或缺铁性贫血
--年龄≥60岁,非缺铁性贫血
●患有不明原因肛门肿块或不明原因肛门溃疡的患者,可考虑转诊(2周内)
●年龄<60岁的成年患者,其主要鉴别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和炎症性肠病。
●非疑似癌症患者
●非急性血性腹泻患者
●已确诊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持续监测和评估
最常见的诊断临界值是50µg/g,低于此值被认为为阴性。然而,由于不同实验方法和不同地区人群,临界值可能存在变化。
一些实验室可能会将临界值提高到100µg/g,以提高阳性预测值。值低于临界值的患者可以放心,不太可能是炎症性肠病,可按肠易激综合征治疗。
在100到250µg/g之间的值被认为是模棱两可的,应考虑重复测试。
250µg/g以上的值对表明有相严重的肠道炎症,需要紧急转诊到消化内科。如果临床医生认为炎症性肠病的概率很高(例如,有说服力的病史和检查或家族史),但钙卫蛋白结果为阴性,转诊到消化内科也是可以的。
对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或PPIs的患者,如果可能的话,在检测前停止使用两周。
粪便钙卫蛋白诊断IBD流程
医生给这个21岁的患者进行了粪便钙卫蛋白检测,结果为260µg/g。患者被转到胃肠病科门诊,结肠镜检查时,结肠内可见鹅卵石状的深层不连续溃疡,回肠末端有狭窄。粘膜活检显示局灶性炎症伴隐窝扭曲和肉芽肿。这个病人被诊断出患有克罗恩病。